2024年11月18日星期一

无敌之人

前文

因为之前工作的原因,经常会刷一刷车祸警示录。弹幕和评论区的戾气一直很大,常常会看到诸如斑马线不停、大车右转撞死人的时候刷转生异世界、墓志铭上写对方全责、希望没有救活风险之类的东西。

在经济上行期,戾气并不是不存在,而是被上行的经济所掩盖,有的时候并不是没有冲动,而是冲动的时候想想,还不如搞钱算了,就算多送两单美团都好。比如就算大家都知道房地产本质上就是一种进城税,一口气收60年的那种,但是房子价格一直在涨,咬咬牙上车了也就忍了。

而下行期,大部分的增量都是镜花水月,之前累积没有处理的社会治理矛盾,比如交通、打拳、司法实践、社保、城乡二元化、央地二元化等,都会集中爆发。

在下行期没有了家庭、工作、房产和社会福利束缚的人,也就成了无敌之人。

无敌之人的土壤,是主席台上的人一手造就的。以前有些人可以理解这一点,但是都黯然下台。现在坐第一排的人的处理方式,大概会像 psycho pass 里面那样,利用更高强度的监控和数据,提前筛选出潜在的无敌之人,然后物理控制吧。

2024年9月13日星期五

末匠 P136 钛合金

继续钛中毒。



活塞上墨 35 号尖。笔舌开槽很深,所以比较软,应该适配软尖。原厂双色尖是略带软弹的质感,写感还可以,不过还是换上了金豪的心跳尖,也就是 9016/1935 用的尖。金豪的心跳尖相比于常规尖出水比较节制,至少我用的几支都是如此,刚好弥补了 P136 笔舌软、出水快的特点。



金豪之前的笔尖品控是比较捉急的,铱粒切 3/7 开、对不齐常常能碰到,最近能感觉到有提升。

2024年8月7日星期三

Shura x2

当初买 Shura 的时候顺便买了俩铝合金上盖,于是乘着 Shura 套件打折又入了一把。

Shura 的 PCB 很有特色,可以自由变换各种布局。比如最下一行可以分裂空格、第二 Fn 键也可以放在左右 Shift 旁、甚至可以用一块附加定位板把 Enter 变为欧版回车。看官方示意图便知:



上一把 Shura 用了常规布局,这一把就用分裂空格好了。非标准的左右 Shift 我用不习惯,就不放第二 Fn 键了。



PCB 背面有标注每个键位的功能,还有白色箭头标注定位板螺丝,确实非常用心。



其它大键用的是 PCB 卫星轴,Enter 这一块有额外的定位板,卫星轴应该是特别定制的。要说 Shinobi 和 Shura 真的有什么明显可以提升的点的话,应该就是卫星轴的质量了。不自己手润的话,大键尤其是空格的钢丝音非常明显,稳定性也离第一梯队有距离。



轴体还是用回了 Boba U4,一来洛可可的声音实在是比较大,二来洛可可的触发是个大问题。Boba U4 装上去测试了一下,没有一个触发有问题的。

装完合照:


2024年7月21日星期日

金豪大道

金豪的钢笔从最开始低质低价走量、样子靠模仿;到后来虽然还是在模仿,但是慢慢变成了鸡尾神器,笔杆的品控和花色都可圈可点,尤其是大小世纪和 82 全系列;而最近金豪的笔尖品控也有比较明显的提升。

大道这款笔用的是 8 号也就是 40 的尖。多年以前一款大尖(貌似是 35 尖)鱼雷,x159 一看就是寨厂出品,从笔杆做工到笔尖都透着一股粗糙的劲,反正 10 米开外看个样子,上手能写,也就这样了。后来出了一款同名的换了 40 的尖,也没用过就是。

大道我买的是略透明的汉白玉色,拿在手上居然有点温润的感觉,笔夹的安装、笔帽一小圈镀金点缀,一下子档次就上来了。


(打个光看一下略微透明的效果,正常看是暖白色)


上墨器容量巨大,堪比笔杆活塞上墨,而且为了牢固是用螺纹固定。不过还是有点不同心,把笔杆旋上去的时候会蹭到上墨器尾部。



(和金豪家常见的上墨器对比)


新的心跳尖意外地好写。阻尼介于施密特 5 号的刮和施密特 6 号的滑之间(施密特 5 号 6 号写感完全不同也是迷),在大部分纸张,包括打印纸、镀膜的出 sheen 纸、字帖、透明临摹纸等阻尼和下水都是适中的水准,不会出现一些尖(尤其是各种长刀)在某些纸上好写,其他纸要么飞白要么水枪。



笔舌的进步也很大,鳍片开得比较深也比较软,而且对于 40 号尖来说贴合度也很不错,至少我在大力书写的时候下水没有控制不住的情况。

2024年7月12日星期五

给 Shinobi 换了 Shura 的二色 ABS 键帽

买 Shura 的时候顺便问了 Justin@Tex 是否可以单独买 Shura 的键帽给 Shinobi 换上,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于是就下单了。可能这种需求确实有点小众,买完以后一看 Tex 官网就上架了。不过是分成了几个不同的组合来卖,比如 Mac 增补是一套,容纳小红点的 GHB 以及蓝色回车又是一套。买的时候叮嘱了要带上 Mac 增补,结果收到的时候发现 Thinkpad 标志性的蓝色回车没有,只有黑色的,所以又单独买了一套。总之,折腾了有一阵子才把键帽凑齐。

Shinobi 的激光雕刻填料键帽和 Shura 的二色键帽仔细看区别还是有一些。首先底色不一样,Shinobi 的键帽比较黑而 Shura 键帽是带一些灰,再仔细看白平衡色调还有一点点绿;字体上来说,二色由于工艺所限,笔画会粗一些,所以 Shinobi 最上面两排小键帽是没有办法做二色的,方向键肩部的翻页键在 Shura 上也是留空处理。手感来说,Shura 的键帽甚至有一点点 PBT 的干爽感,而且就我自己使用来讲,相比 Shinobi 键帽更不容易打油。

一个有趣的事情是 Shura 的空格还是老版本,颜色不一样,而且菊花是十字形,其他的二色成型键帽的菊花是圆形。



这是换了一半键帽的 Shinobi,一看便知。除了本来 Shura 就没有的键帽没法换以外,右下的 cmd 也没有合适宽度键帽可以换,不过我左边修饰键用得比较多,右边就随意了。



在给 Shinobi 换 BLE5.0 模块的时候碰到了固件问题。Shinobi 原配是 BLE4.0 的模块,如果要用 Shura 的 BLE5.0 模块需要升级固件到 4.03。但是这个固件会导致丢输入的问题。丢得比较严重是 Tab、Capslock、Backspace、Enter、俩 Shift 以及 T 键(有点诡异)。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是轴的问题了,吭哧吭哧换了几十个都不行,才反应过来是固件。

刷回 3.01 的固件需要先破坏掉当前固件,方法是重新刷 4.03 的时候直接拔 USB 线,再插回去就变成无版本号的状态,此时就可以刷回 3.01 了。不过这么一来,BLE5.0 的模块就彻底用不了了。希望固件能更新一下吧。

2024年6月8日星期六

RT-AC68U 终于还是下岗了

其实很早这货就只是一个纯路由了,下载有 NAS,跑 Linux 有 Intel NUC,WiFi 有 TP-Link 的三联装 AP。但是这货从国内带来的,伴随我出国和读博,多少有些感情在里面。

触发点还是家里装了双线网络,结果一用这货的 Dual WAN,就死活连不上。开始以为是双路 DHCP 有冲突之类的,结果第二路完全不接 LAN,第一路正常接 WAN 口,不开 Dual WAN 就正常 DHCP 拿 IP,只要一打开就立马报 DHCP 错误。反正折腾了一阵子,刷固件包括 SSH 进去鼓搞网络配置,总之就是解决不了。

没办法,双路花了钱,总不能不用,于是入了一台最便宜的 TP-Link Omada 路由,象征性设置一下,接上就能用了。

虽然淘汰掉了,总归还是有点帐然若失了,就是那种人生一个阶段又过去了的感觉。

2024年5月26日星期日

Tex Shura

对于小红点我确实是真爱了。加了一个铝合金上盖。

蓝牙相比于 Shinobi 升级到了 5.0,希望可以省一些电,之前用 Shinobi 写东西的时候,两节爱老婆高容量版都只能撑不到一周的时间。

键帽虽然还是 ABS,但是变成双色了,摸上去手感好了很多。



这次没有用静音轴来组,而是洛可可R2轴。提前段落、稳定性不错,虽然我很讨厌键盘 HiFi 党但是这货的声音起码不让人讨厌。问题也很大,一个是灯的透光片会掉,虽然 Shura 并没有灯,但起码说明这个设计是有问题的。第二个就是国产轴常见的弹片品控问题,触发不灵敏的臭轴的比例高得离谱。Shura 这个布局用了 66 颗轴,光是触发有问题我就换下来 15 颗。



而且我并没有用游戏键盘的标准来要求,而是顶着蓝牙的延迟,在测试网页上按出来的。考虑到 Tex 家键盘一般都设置了比较高的 debounce time,这批轴里面恐怕能做到抖动时间 20ms 内的都几乎没有。Cherry 做得再矬,除了有段时间青轴臭轴以外,其他大部分时间品控尤其是弹片品质都是有保障的。不用说一包轴做到 20ms 以内的抖动,就算是 1ms 以内的要求,筛掉的比例也应该远远低于 15/66。

这个问题并没有看到有其他人提起来。大多数做测试的视频都是测声音,这让我觉得恶臭无比。天天烧键盘,结果就是烧佩列、烧铝坨坨、烧 gasket、烧麻将音石子音。线性轴整了几百种,而作为键盘最基本的输入功能压根就不管。

我认为作为输入工具,一块键盘应该满足如下要求:1)确认感。无论是段落感还是声音还是震动,总之要有个确认输入的反馈。这一点应该排除掉所有的线性轴,就连 Apple 都知道要做 Force Touch 之类的各种触觉反馈。2)轴心的稳定性。3)耐久。国产轴在轴心和外壳的品控都经常要好于 Cherry,但是唯独弹片的稳定性和耐久和 Cherry 比差距一直是比较大。


[update]

手感和声音反馈的角度来说,和屈蹲弹簧还挺像的,算是机械轴体里面比较独特的取向,也是我比较喜欢的那种。但是触发确实一个大问题,使用的时候还偶尔出现触发不良的情况,目前累计已经换掉了 20 个轴了……

MAC 键帽也到了


2024年5月25日星期六

Apple 给的内存真是吝啬

以前 Macbook Air 8GB 起步,现在 Macbook Pro 的低端型号也变成 8GB 起步了。总看到一些果粉为此辩护,讲真,我理解不了。macOS 对于内存的使用本来就大手大脚,8GB 除了看看爱优腾能干个啥?

我就开一堆网页查资料,用 TexStudio 和 Zotero 写点东西,还没正儿八经开发点啥或者跑点够分量的生产力工具,16GB 的 MBP 就经常是红色的:



当然,后来换了 64GB 的 Mac Studio 就比较正常了:



但无论如何,都和 8GB 够用这个结论不沾边。快 10 年前用的 Thinkpad W541 和 X230 都是 32GB,至此以后除了这台 MBP 就没有用过 32GB 以下的机器,结果都 2024 年了,还有厂商卖 8GB 的笔记本,还有人辩护,也算是奇观了。

arXiv 上传 latex 文件压缩包

用 latex 写论文的时候经常会把引用文献、图片和不同版本的 tex 文件放到一个文件夹下面,而编译 latex 的时候还会生成一堆临时文件。arXiv 上传的时候需要清理不需要的文件,手动做这件事还是比较蛋疼,所以写了一个脚本,编译指定的 tex 文件,并且把使用到的所有文件打包到一个 zip 里面。提交给 arXiv 的时候可以直接提交这个 zip。

import os
import shutil
import subprocess
import re
import zipfile
import shlex

def run_pdflatex(input_tex, times=1):
    for _ in range(times):
        escaped_base_name = shlex.quote(input_tex)
        command = f"pdflatex -recorder -synctex=1 -interaction=nonstopmode {escaped_base_name}"
        subprocess.run(command, shell=True, check=True)

def run_bibtex(base_name):
    escaped_base_name = shlex.quote(base_name)
    command = f"bibtex {escaped_base_name}"
    subprocess.run(command, shell=True, check=True)

def parse_fls_file(fls_file, current_folder):
    used_files = set()
    with open(fls_file, 'r') as file:
        for line in file:
            if line.startswith('INPUT '):
                filename = line[len('INPUT '):].strip()
                # Normalize paths for comparison
                if os.path.isfile(filename):
                    abs_filename = os.path.abspath(filename)
                    if abs_filename.startswith(current_folder) and not re.search(r'\.aux$|\.log$|\.out$|\.toc$', filename):
                        used_files.add(filename)
    return used_files

def create_zip(used_files, zip_filename):
    with zipfile.ZipFile(zip_filename, 'w') as zipf:
        for file in used_files:
            zipf.write(file, os.path.basename(file))

def main(input_tex):
    base_name = os.path.splitext(input_tex)[0]
    fls_file = base_name + '.fls'
    zip_filename = base_name + '.zip'

    # Initial run of pdflatex to generate .aux file
    run_pdflatex(input_tex)

    # Run bibtex to generate .bbl file
    run_bibtex(base_name)

    # Run pdflatex multiple times to ensure references are updated
    run_pdflatex(input_tex, times=2)

    # Read the PWD from the .fls file to determine the current folder
    with open(fls_file, 'r') as file:
        for line in file:
            if line.startswith('PWD '):
                current_folder = line[len('PWD '):].strip()
                break

    # Parse the .fls file to get all used input files
    used_files = parse_fls_file(fls_file, current_folder)
    
    # Ensure .bbl file is included
    bbl_file = base_name + '.bbl'
    if os.path.isfile(bbl_file):
        used_files.add(bbl_file)

    # Create a zip file with all used files
    create_zip(used_files, zip_filename)

if __name__ == "__main__":
    import sys
    if len(sys.argv) != 2:
        print("Usage: python script.py <input.tex>")
        sys.exit(1)
    input_tex = sys.argv[1]
    main(input_tex)

使用方法:

python3 script.py <input>.tex

默认用的编译器是 pdflatex 和 bibtex,如果编译器不同可以自己改。

2024年5月14日星期二

Google 真的挺王八蛋的

老老实实写博客、不给钱、不做垃圾内容农场是吧?那你的索引就等着慢慢被踢掉吧。



2024年4月27日星期六

键盘输入延迟

前文1前文2

大体来说,键盘输入延迟主要来源有 3:

USB polling rate。对于 USB Full Speed (FS) 来说,一帧单位是 1ms,最小延迟是逐帧发送,也就是 1000Hz。而对于 USB High Speed (HS) 来说,一帧还可以再分为 8 个微帧,也就是说,理论上限是 8000Hz。目前键盘上用的 MCU 大部分还是只支持 FS 的,所以上限就是 1000Hz 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设备属性里面看是 12Mb/s 还是 480Mb/s (HS)。

QMK 支持的 MCU 其实并不算多:列表。其中对于 HS 支持比较好的是 NXP 系列。无外乎 EVGA Z15 用的也是 NXP 的 LPC5516,虽然这个特定型号并不在 QMK 的支持列表里面。

另外一个自己 DIY 键盘主控的博主用的也是基于 NXP 的 Teensy 开发版。

国内做各种 MCU 的厂商其实很多,价格也不贵,但是软件生态始终比较恶劣,希望以后能见到更多支持 HS 甚至 USB 3 的 MCU。USB 3 就可以不用走 polling 而是中断了,理论上来说延迟可以更低,但是和 2.4G 的干扰也是需要考虑的。

QMK 用的是 USB_POLLING_INTERVAL_MS 这个参数,虽然文档说默认参数是 10,实际上代码里面除了 atsam 以外默认都是 1,不用改。

Debounce 延迟。机械开关轴由于金属弹片的振动,需要一段时间的稳定期,稳定了以后才会确认触发或者关闭,这段时间就叫做 debounce time。而 Cherry 给出来的建议是 5ms。在实践中,Cherry 自家的轴往往可以做到 1ms 以下,而其他厂的轴浮动就比较大了,我见过最糟糕的是 20ms 以上。所以 Cherry 轴你可以说它轴心稳定性差、模具粗糙、润滑差等,但唯独弹片质量一直是没得说,而且非常耐久,不像有些轴弹片镀层磨损很快。Cherry 这个优势对于其他类型的机械开关也是如此,我的鼠标基本上都换了 Cherry DG4 微动,目前还没有一个双击或者拖动中断的。而欧姆龙基本上高强度使用半年到两年是必定双击的。

这段 debounce time 对于机械开关轴是没有办法省略的,所以有不同的算法减少延迟,比如 QMK 里面的 asym_eager_defer_pk 设置就是按下的时候直接触发,之后稳定期不响应,弹起的时候正常等待稳定期。这个设定对于触发需要低延迟但是关闭的时候不需要就很合适。如果是关闭也需要低延迟的话可以使用 sym_eager_pk

矩阵扫描延迟。大多数键盘由于主控的 IO 接口数量有限,是通过横竖矩阵扫描的方式获取单个按键的状态,这种方式需要每个键用一个二极管来防止 ghosting。稚晖君的翰文键盘是另外一个思路,不使用纵向扫描,而是每行按键用一个移位寄存器去做序列化,然后 MCU 再做反序列化。

影响矩阵扫描的因素很多,比如 MCU 自身的频率、固件的定时器/轮询精度和优化程度,包括外部元件也会有影响。比如 Keychron 这点其实做得不错:

/* Increase I2C speed to 1000 KHz */
#define I2C1_TIMINGR_PRESC 0U
#define I2C1_TIMINGR_SCLDEL 3U
#define I2C1_TIMINGR_SDADEL 0U
#define I2C1_TIMINGR_SCLH 15U
#define I2C1_TIMINGR_SCLL 51U

另外还有一些选项也许会有一些影响,比如 GPIO_INPUT_PIN_DELAY,前面自己 DIY 的老哥就很激进地设置为 0 了。QMK 默认会等待一段时间:

#ifndef GPIO_INPUT_PIN_DELAY
#    define GPIO_INPUT_PIN_DELAY (CPU_CLOCK / 1000000L / 4)
#endif

这个时间其实基本可以忽略

2024年4月17日星期三

一张名为后现代的二向箔

前文

二向箔的打法是自身主动降维,而对方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降维打击只有灭亡一条路。

而如今,这张名为后现代的二向箔正一步一步吞噬着人与人的空间,而主席台上的人浑然不知。

不光是打拳或是动保,而是借着一切可能的机会创造对立、放大对立,人的思维逐渐二极化的同时,在网络的自我意识却如同 AI 一般,升到了不知道多少维,每个维度都能找到党同伐异的空间。人不再是一个个的群体,而是高维空间的漫天星云。

而这一切伴随着巨型城市化进程的嘎然而止,乡镇的退化却加速进行,我已经看不到任何扭转的机会。以前觉得战争是唯一能消化过剩产能,并且逆转后现代的方式,现在看起来,能抵抗拖延的时间点已经错过了。

不过没关系的,都一样。

2024年3月14日星期四

Oasis Light

曾经最好的钢笔用纸之一是巴川纸,52gsm 版本。非常强的出 sheen 能力,而且作为轻量克数的纸来说还能做到不洇纸、基本不透纸,除了干速实在是有点慢以外没有什么缺点。相比之下另外一个 68gsm 的版本就乏善可陈了,出 sheen 能力大幅度下降,其他性能也没有太大长进。不过后来巴川被卖给了三善,三善的 52gsm 的镀膜处理就差了很多,不仅一页纸中都会出现镀膜时薄时厚,也就是有些地方写起来会洇有些地方又不会,而且还会出现整面镀膜都洇纸的问题。

幸好当年从马来西亚网购的 Elia Note 还是收购以前的纸张。



后来试了挺多纸,距离巴川都挺远的。比如硫酸纸虽然出 sheen 甚至要更强一点,但是难干并且对笔尖特别挑剔,大半的笔尖和墨水的搭配都下水不畅,写感也是那种磨砂质地。比如大多数纸都很难做到不洇不透,能做到的一般是比较重的克数和镀膜的,sheen 又很弱。

中间稍微满意一点的是国誉的 CYO-BO 纸,也就是曾经国誉世纪现在某款 High Grade Campus 用的纸张,但是很不幸也停产了;以及 Midori 的纸。但是手感差别都比较大。

现在用最多的是 Oasis Light,sheen 稍微弱于巴川,不洇不透,干速要快很多,重点是,便宜,两刀多一本,还要什么自行车。



可惜只有一款笔记本、不同颜色封面。

2024年2月9日星期五

永生 629


心跳君锋 F。号称低位上墨,实际使用还是需要几乎浸没到笔握高度才能吸上来。出锋还行,但是比较刮纸。要说有什么大槽点也没有,但是也谈不上很有拿起来把玩或者写的冲动。

2024年1月30日星期二

忒修斯之车

起因是需要一台可以放进后备箱的自行车,那常规尺寸的公路或者山地都不满足要求,于是把目光放到了折叠和 451 小轮上面。

先说一下背景:美帝的自行车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看上去配置比较像话一些的,几千刀;或者是类似 dick's 之类的体育用品店,车都不贵但是一堆的 V 刹、弹簧前叉、7 速 8 速山地,让人很疑惑这种十年前的低端零件居然还有人在生产(也许真就在仓库放了十年还没卖出去也说不定);中间一些的也有,但是一千刀上下给你一对 Claris 圈刹手变还真让人有些崩不住。

最终还是 Aliexpress 走了一台 451 过来。然后就手痒,一点一点换零件了,美帝工业链基本都 GG 了,有些是贵,有些就压根买不到,所以大部分都是国内海运过来。



前面换了碳叉碳把,重新缠了把带;更换了刹车线和变速线以及线管;更换了线拉油碟;外胎换成了世文 one 黄边;把方孔中轴以及配套曲柄换了碳曲柄以及 Dub 规格外挂中轴轴承;快拆换成了 DT 锁死。




Zoom 的线拉油碟使用和上古立缸 XT M775 一样规格的来令片,力传导结构也有相似之处,调好了以后刹车力度是强于原装的单边线拉机械碟刹的。但是这货也比较折腾人,一个是调节起来相对麻烦,来令片间距需要用行程螺丝+拉线预紧行程相结合的方式。二来原厂灌油排气做得不好,里面空气是比较多的。另外回弹弹簧力度比较大,手感不光明显比纯油碟要重,比之前的机械碟也要重。

碟片是一个踩雷的地方,之前换用了禧玛诺的 RT76 碟片,但是刹车用了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异响,伴随制动力下降。一开始我以为是夹器漏油,于是换来令片+用各种祛油洗剂包括刹车专用的祛油喷剂清洗,还是没有解决。后来找了长下坡的地方尝试磨合,发现禧玛诺的碟片表面处理不太科学,比如镂空部分做了倒角,而且碟片表面磨损以后会变光滑而不是粗糙,以至于来令片和碟片摩擦产生的粉尘碎屑没有办法排出。而原配的廉价线切割碟片因为镂空没有做倒角,反而可以把碎屑刮掉,而且也不会越用越光滑。

之前在山地车也用过 RT86,和 RT76 类似的设计的三明治碟片。当时用仿 Hope 结构的四活塞夹器+deore 执手都会出现异响+制动力不足的问题,碟片都被夹到变形还刹不住,当然碟片变形还有一个原因是禧玛诺的三明治碟片受热都会变形。我一直以为是我做杂交刹车的时候哪里没有处理好,现在想来也是一样的问题。

也许禧玛诺原厂的来令片的自洁能力会好一点,但是谁知道呢。



第二个踩雷的地方是钛螺丝,7.x nm 的扭力,居然断掉了……



旋紧式快拆带来的提升是比较大的,起码拆装轮子之后不太需要重新调碟刹了,而且把手的位置在锁紧之后还可以随便转。



碳叉和碳弯把除了可以减重之外,还带来一些额外的减震效果,另外没用用碳一体把或者碳把立的原因是一般碳把除了安装扭力过大的几个地方(手变、把立两端)容易裂,把立部位本身也是一个受力集中的地方,相对来说出问题的几率也大一些。

选破风把的原因主要是强度考虑,这家出的弯把名声不太好,但是这种偏重偏大只的弯把似乎就没有出事的记录。但是内走线的时候确实也比较费力,主要原因是 TSG 的线管是为外走线设计,比常规线管要稍微粗并且外面摩擦力大不少,最后是靠抹肥皂水+大力给强行装好的。



Dub 规格的碳曲柄相比于方孔中轴的刚性提升是比较大的。原装的方孔曲柄不用大力摇车,就上车的时候那一下都有明显的形变。另外换了插拔脚踏,避免运输的时候刮来刮去的。



原装的蓝图 R7 10 速套件就基本没动了,CP 手变的操作方式看起来没有红蓝厂那么简洁,用起来也没什么问题。

最后说一下轮组。原厂辐条拉力有点高,往 200 kgf 去了,我看了一下条帽是质量比较差的铝条帽,打孔都不在中心那种差,按照经验来说断掉是迟早的事情,于是搞了一包协达的铜条帽,重新编圈了。



这是原装铝条帽


这是协达铜条帽

前轮在焊缝那里原生跳动比较大,没法靠编圈解决,也就算了。前花鼓的六钉碟刹座也稍微有些不在一个平面上,不知道是加工精度问题还是过高张力+跳动的情况下骑行导致的。

世文 one 的半光头外胎在干地条件下抓地力稍微好于原装的正新 1288,湿地就差点意思,另外也明显不如正新耐磨。但是减震效果就明显好了一些。正新 1288 虽然和世文一样是标 28c 宽,量起来就窄了不少,目测实际上是 23c~25c 的宽度。世文的路感提升,一个是实际宽度要宽一些,二来胎壁也明显要软一些。

TPU 内胎则是另一个踩雷点。放车里去吃个饭,没有关天窗,也许是日晒升温的原因,出来俩胎都爆了,而且爆的部位都一样,都是接缝。



[update]

换了一对碳轮组,铝刀焊接处跳动的问题算是解决了。顺便换了散热刹车碟、禧玛诺链条以及飞轮。禧玛诺原厂的链条和飞轮可以让我把后拨上导轮设置得离飞轮齿更近。放到最大飞的时候飞轮齿和导轮齿几乎都要碰到了。这样设置的好处就是变速反应极快,坏处是导轮磨损会加剧,不过反正上下导轮已经换成 POM 正负齿了,磨损了再换就好。原装导轮我还没有设置得这么近,骑了百来公里已经不行了。



[update2]

换了碳座杆和轻量化座包,调整了水壶架的位置,顺便给后轮贴了个花。



之前的挡泥板放到后备箱的时候经常卡住其他的东西,所以把挡泥板也换成了仁波切。太短太窄,挡水的效果其实比较一般,前端还是会甩不少水出来,不过胜在紧凑好看。